球墨铸件的注意事项
1.加入孕育剂进行孕育处理
2.球墨铸件流动性较差,收缩较大,因此需要较高的浇注温度及较大的浇注系统尺寸,合理应用冒口,冷铁,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3.进行热处理
4.严格要求化学成分,对原铁液要求的碳硅含量比灰铸铁高,降低球墨铸件中锰,磷,硫的含量
5.铁液出炉温度比灰铸铁高,以补偿球化,孕育处理时铁液温度的损失
6.进行球化处理,即往铁液中添加球化剂
球墨铸件的防腐直接关系到管道的长期的使用性和性,因此是衡量管网技术及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铸铁中存在石墨,球墨铸件中的石墨以球状形式存在,并不影响基体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但据10个典型城市结果显示,我国城镇供水管网静漏失率达到12~13%,远远超过了要求城市漏失率控制在6%以下的标准,所以管道防腐一直是我们当前一个热门的课题。
球铁铸件凝固时长原因同等温淬火工艺
<一>、球墨铸铁件凝固时长原因
球墨铸铁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铸造性能,在整个铸件生产选材中占有优势地位。虽然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石墨的析出将带来体积膨胀,但由于其糊状凝固方式,及石墨膨胀力导致的铸型型壁变形和位移,所以收缩缺陷、尤其是缩松是球墨铸铁件最常见的缺陷,也是导致铸件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缩松缺陷分为宏观缩松和微观缩松。宏观缩松是铸件内部成片分散存在的细小孔洞群。肉眼不可见的晶间孔洞称作微观缩松。准确分析球墨铸铁件的缩松形成机理,依此进行工艺改进、铸件质量预测和降低废品率,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关于球墨铸铁缩松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铁的凝固特点、凝固过程和生产工艺三个方面。旨在依此综述球墨铸铁的缩松缺陷形成机理研究的状况。
球墨铸铁呈“糊状”凝固。与灰铸铁相比,共晶凝固时间长,共晶团数多,凝固膨胀压力大。球墨铸铁这些特有的凝固特点是缩松形成的根本原因。球墨铸铁的成分在共晶点附近,凝固断面上液-固两相区宽,当包围石墨的奥氏体临近接触时,尚未凝固的液态金属被分割成一个个不连续的熔池,失去了补缩通道,呈现出糊状状态。糊状凝固是球墨铸铁的固有属性。
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间长的原因是共晶凝固方式为非共生共长方式。当石墨长大进入共晶阶段后,奥氏体壳已经形成,碳原子由铁液通过固态的奥氏体壳扩散到石墨球上,同时铁原子从石墨-奥氏体界面处扩散出去,这一过程比碳原子在铁液中的扩散速度要慢得多。因此球墨铸铁的共晶凝固时间较长。球墨铸铁的导热系数比灰铸铁小20%~40%,散热慢,所以球墨铸铁的凝固时间要比灰铸铁长。
由于石墨比容大于铁的比容,石墨析出时会引起体积膨胀。石墨球在奥氏体壳包围下生长,奥氏体壳相互接触后,石墨长大引起的体积膨胀受到阻碍,产生膨胀压力。由于铁液的孕育处理,球墨铸铁的共晶团数量约为灰铸铁的100~200倍。所以球墨铸铁的凝固膨胀压力要比灰铸铁大得多。
球墨铸铁共晶结晶时,由于加镁处理的结果,石墨球核心在液相中长到一定尺寸时,即被奥氏体包围,由于奥氏体外壳阻碍碳原子自熔液向石墨球扩散而使石墨球生长速度减慢,共晶反应除了靠已有共晶团长大完成外,还靠新的晶核析出和长大完成,因而共晶转变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导致铸件在很宽断面上固、液两相共存,呈糊状凝固。由于球墨铸铁呈糊状凝固,使得球墨铸铁件在浇注后,外壳长时间内刚度不够,共晶团接触后产生的凝固膨胀力在使奥氏体枝晶间隙增大同时也使不很结实的铸件外壳向外胀大,从而使铸件最后凝固部分得不到足够液态金属的补缩,形成缩松。
<二>、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工艺
1.设备
目前热处理使用的许多炉子和淬火槽都可用于球墨铸铁等温淬火。如果被处理的工件为加工后的零件.则需要使用保护气氛。此外在淬火时应能将工件快速转运至淬火炉中,才能得到所希望的机械性能。为满足仁述需要,通常使用盐一盐法对工件进行等温淬火。工件悬挂在挂具上,在盐浴炉中预热、加热、保温,然后迅速吊运到另一盐溶炉中进行等温淬火。淬火盐槽的尺寸应足够大,这样才能保证淬火时盐浴的温度一致,它的温差应在±5℃之内。
一般所用的淬火盐浴剂,大都由硝酸钠和硝酸钾配制而成。在使用时应及时清除盐浴中的污染,通常每周应对淬火剂清除污染一次。高温下不能使用标准的过滤系统,应将盐槽冷却至约200℃,在此温度下,标准过滤系统才可有效地使淬火剂得到满意的过滤。
2.工艺
要改善球墨铸铁件的等温淬火性能,一般应加大球墨铸铁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而且还应根据铸件的具体情况,及对铸件机械性能的要求,试验确定具体工艺。
球墨铸铁在奥氏体升温之前,应在350℃下预热,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除去湿气;二是减小热冲击,避免变形。
球墨铸件的奥氏体化温度,根据铸件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及铸件壁厚及所需机械性能来确定。既要保证基体组织完全奥氏体化。不残留铁素体,又要避免奥氏体晶粒过大。一般奥氏体化温度为850~950℃。要改善淬火后的机加工性能,可将奥氏体化温度降至815~850℃,但这会使零件的抗磨损性能降低。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加,并呈网状分布,导致机械性能降低。因而目前最常用的温度为880~900℃。
等温淬火停留的时间主要由过冷奥氏体完全转变为下贝氏体所需的时间来决定。若时间不足,必然有一部分过冷奥氏体来不及转变为下贝氏体,随后空冷时转变为淬火马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这是不希望的。一般情况下,等温悴火时问和奥氏体化时间一样,工件断面厚度越大.则时间越长。
等温淬火温度对零件机械性能影响很大。象凸轮、蜗轮等需要高抗磨损的工件,应使用较低的淬火温度(250℃)较高的温度用于抗冲击和抗拉强度要求较高的传动零件。
当抗冲击和抗拉强度要求较高时,控制等温淬火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每变化10℃,就会对抗冲击和延仲率产生明显影响。要控制淬火后工件的硬度.也应严格控制淬火时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淬火温度取250~350℃之间,可获得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泊头市艺兴铸造厂(http://www.btyxzz.com)主要产品有搅拌机配件、灰铁铸件、减速机齿轮、机械加工、端面铣床加工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