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刀边腹板护炉铁件安装:
1、为避免吊车的频繁移动,加快安装进度,采用综合吊装法,即将保护板采用临时安装工具与炉柱固定,将炉柱与保护板同时起吊。固定的方法是:利用保护板上固定炉门框的孔,用钩头螺栓、压板将炉柱与保护板连成一体。运输吊装炉柱时,应特别注意勿使增加弯曲度。蓄热室保护板点焊在炉柱上,也随炉柱一齐。
2、护炉铁件加压施工技术。按设计及传统施工是采用n形卡穿临时拉条拧紧螺母办法进行加压,要依靠人工加力使保护板与炉体问隙达到3mm-5mm非常困难,且容易产生加压不均、接触不严密,导致焦炉生产时护炉铁件冒烟现象。为减轻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可采用n形卡支撑,千斤顶加压施工方法加压。采用千斤顶加压后,加压工作变得省力,同时提高了护炉铁件安装质量。
3、炉门框安装时,炉框安装中 注意使其与炭化室中心线对齐,严禁炉框内缘突出于保护板之外,尤其在紧固顶丝之后,要注意检查。为此,在安装时应在炉框上加临时支撑以免炉框宽度变窄。应特别注意严禁用拧紧钩头螺栓的方法加压炉门框,这样做不仅石棉绳压不紧,而且容易将保护板的钩头螺栓损坏。炉框加压完成后,拧紧螺栓时 要从中心向两方进行固定,而且在左右两侧螺栓交叉紧固,使炉框均匀受力,防比变形。
焦化焦炉设备机修车的应用前景同设计方案改造
{一}、焦化焦炉设备机修车的应用前景
现在随着焦化焦炉设备不断大型化,缩短钻杆长度,降低井架的高度,增加钻杆和井架的稳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该焦化焦炉设备机修车也可用于全厂其它设备的拆卸、安装及运输。焦化配件机修车的出现在原焦化装置设计投资的基础之上可大大节约装置和设备的投资。我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1200kt/a焦化装置(新建)试用该机修车,反映良好。
随着水力马达(或水涡轮)使用的广泛性,许多老焦化装置改造后将有可能使用水力马达(或水涡轮)。在无法增加检修平台和增加井架高度的前提下,使用这种设备机修车,可以非常简便地解决设备检修的操作问题。所以,焦化焦炉设备机修车在新上的焦化装置和老焦化装置改造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
{二}、焦炉设备设计方案改造
装煤推焦车装煤完毕(一般7分钟左右),加热也完毕,人工拆除蒸汽接头,装煤推焦车驶离煤塔工作。蒸汽加热保温工人频繁拆装管接头劳动强度大(平均25分钟拆装一次);车辆在装煤推焦过程中无持续加热过程,在较寒冷条件下,煤箱易冻箱。针对此问题,我们改用电加热保温,采用32块功率为1000w的电加热器均布加装在煤箱两侧壁上,电加热器外面加盖板保温。电加热器工作后的热量沿煤箱的金属壁传导到给煤饼实现保温加热。电源从焦炉设备配件机侧磨电道取电,了煤箱的持续加热保温效果,且不用专人负责煤箱保温,节约了人力资源。
顶装焦炉设备改侧装捣固焦炉的改造设计方案,按煤塔布置分有内置式煤塔和外置式煤塔两种。内置式煤塔方案与外置式煤塔方案相比,具有改造工程投资省,施工难度小,改造施工期间对焦炉生产基本不影响。
内置式煤塔方案仅需在焦炉机侧增建侧装煤捣固站,仍利用原顶装煤塔(即内置式煤塔)贮煤,通过运煤小车从顶装煤塔斗嘴取煤运至捣固站,运煤小车的煤溜槽与侧装煤车煤箱对位后,开启煤溜槽闸板(小车煤溜槽侧壁安装有下煤振动器装置)向侧装煤车煤箱内给煤。运煤小车的煤槽容积可存两炉(孔)煤的用煤量。
焦化焦炉设备以焦炉机侧原煤塔的框架梁为捣固站内侧的支撑架,以推焦车、侧装煤车能自由通过并与推焦车外轨平行建混凝土基础和钢结构框架的捣固站外侧支撑架,两支架之间通过桥架梁相接,且铺设捣固机轨道(间距2000mm)和运煤小车轨道及操作平台等。除捣固焦炉须配套的环保设施和煤粉碎机改造外,增设有捣固机、运煤小车(包括放煤闸板和溜槽下煤振动器装置等)、捣固站钢结构和侧装煤车(焦炉机侧操作台不需调整改造)等工艺设备。改造后的焦炉,既可侧装煤捣固生产,又可顶装煤生产。该捣固焦炉煤饼高宽比为9.83。改造施工工期为两个月(不含侧装煤车和捣固机等机械设备制造时间)。
2006年冬季投入使用后实际效果不理想,屡有冻箱故障发生。我们现场用红外测温仪在气温为-17℃环境中实测发现有煤箱壁大部分温度在10℃以上,靠近加热器区域甚至温度可达60℃。但也有30%区域温度在0℃以下,低-5℃,证明原加热器位置选择及数量不合理。
沧州瑞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http://www.cangzhourcjx.com)主营多种不同型号的焦炉炉门刀边腹板【详见http://www.cangzhourcjx.com/rclmdb/rclmdb.html】、炉门炉框保护板【详见http://www.cangzhourcjx.com/rclm/rclm.html】、上升管【详见http://www.cangzhourcjx.com/rcssg/rcssg.html】从铸造到机加工、产品制造、安装的全套生产设备,能够满足生产全套冶金、焦化用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热诚欢迎新老客户与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